河南人是喜欢吃面条的,不光是面条,还有馒头、包子、水煎包、油条等之类的面食。我从来就没见过河南人有吃米饭的。
我家旁边就有河南人在这里做生意的,他们主要就是卖的早点,每天早上三点钟左右就起来干活了,和面、熬稀饭、打豆浆、包包子、炸油条、做水煎包,还有就是胡辣汤。
河南人都挺勤快的,能吃苦,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雪,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从来都不休息一天。
他们每天早上都是吃的他们卖的油条、包子、胡辣汤,下午活干的差不多了,就是下面条吃,随便弄点儿青菜之类的就是叶子菜,下一锅面条就可以吃了。从来都没有吃过米饭。
河南人主要还是以面食居多,而且他们管吃面条叫喝面条,还有什么焖面、烩面。我感觉每一个河南人都会做面食,不像我,我就只会做米饭,做不来面食。
河南人喜欢吃面条,这一点毋容置疑。
我的老家在豫东农村,我们那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喜欢吃面条。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是咱们国家的粮仓。古老文明的中原大地上,人们情有独钟的饮食习惯是面食,而面条则是面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都知道河南烩面、胡辣汤闻名全国,就连遍布全国城市大街小巷的兰州拉面,据说创始人也是河南焦作人。他到了兰州,在那里开了一家经营拉面的小饭馆,就用兰州地名给饭馆起了个名字叫做“兰州拉面”。因面条劲道有嚼劲,汤清味美,诚信经营,逐渐发展壮大,遍布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河南的面条有很多吃法。有炝锅面、肉丝面、红烧牛肉面、羊肉面、烩面、焖面、蒸面、韭菜面、鸡蛋面、面叶子甜面条、凉面条等等。吃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充分说明了中原大地上人杰地灵的饮食文化。
不但面条的吃法、做法有很多种类,在民俗上面也流传下来很多讲究。
初一饺子,初二面。大年初二,姑娘回娘家的日子,也要吃面条。过年吃的是大鱼大肉,即使这样,人们还是念念不忘的是吃上一顿面条。
上马饺子下马面。过去孩子们结婚办喜事,新媳妇在娘家上花轿前,要吃饺子,到了婆家下轿前,则要吃面条。这种讲究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已经引申到了人们出远门前吃一顿饺子,到达目的地后,第一顿饭要吃面条。
面条在河南,还有帮助治疗疾病的功效。
当人们患了风寒感冒时,热乎乎地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倒进醋的姜丝、葱花面条,蒙上被子发一发汗,睡一觉醒来,感冒症状就好多了。
当人们夏天吃生的瓜果梨桃而引起的跑肚(腹泻)时,捣上几瓣大蒜放进碗里,再盛上一碗热面条盖住蒜泥,焖一会儿趁热连面条带蒜泥一起吃,就可以控制住跑肚。
大冬天不小心掉进水里,上岸后躺在床上,盖上被子,喝上两碗稀稀拉拉的热面条,很快就能够缓解冻僵症状。
坐月子或者是体弱、恢复期的病人,吃软软的、稀稀的面条,也可以帮助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关于河南面条,还有一件事情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九十年代初期,我已经从豫东农村回到内蒙古包头市工作,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巴彦淖尔盟的收割机司机,开着收割机到河南从南到北收割小麦。在河南收割小麦时,他说他最害怕吃河南人做的甜面条,一点盐、一点调料、一点菜都不放,就是白水煮面条。
没错,这位内蒙古的哥们不喜欢吃的甜面条,也是河南人的最爱。我离开河南老家几十年了,时不时地会让爱人给我擀一次面条,擀的面条薄一点,切成菱形块,放进白开水锅里煮开,什么都不放,连汤带水盛进碗里,就点小咸菜吃,对我们河南人来说,还真是一种享受。
现在,随着人们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人们流动频繁,饮食习惯也不同程度地随即改变。现在的河南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不再单纯地吃面条了,各种炒菜、米饭、炖菜、烩菜等,都成了人们的选择。不过,我相信老河南人吃面条的习惯不会轻易改变。
淮滨县位于淮河上游,淮河干流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把它分为两半,北边小麦多一些,南边水稻多一些,这里水土好,热量足,粮食作物普遍优质高产,淮滨弱筋小麦和有机大米都是享誉四方的优质农产品,也听到人们这样说:“有钱难买淮滨地,一半面来一半米”。
1、河南过年“初四”吃面条。河南的传统风俗,大年初四要把过年期间的剩菜剩饭吃掉,避免浪费,勤俭持家,也要吃面条表示过平常日子,不能总过年吃鱼肉的意思。
2、综上所述,就是“河南过年初四吃面条。”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