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戏剧剧种是:河南——豫剧,浙江——越剧,广东——粤剧,上海——越剧、沪剧,江苏——昆曲、淮剧,山东——山东梆子,北京——京剧,河北——河北梆子、评剧,安徽——黄梅戏。
豫剧。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豫西山区则称之为靠山吼,是中国梆子声腔剧种中极为重要的一支,是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流传中国各地的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豫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传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已成为河南很有影响的戏曲剧种。
豫剧在生成和发展时期,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同时广泛吸收河南民间流行的音乐、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朴直淳厚、丰富细腻、富于乡土气息的剧种特色。豫剧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
2006年5月20日,河南省申报的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Ⅳ-23。
答:河南代表戏曲剧种是豫剧。
豫剧,不仅是河南的第一大戏,也是全国的第一大戏,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豫剧建国前,称为“河南梆子”,解放后才改为豫剧。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名家,如六大名旦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当代豫剧十大名旦张宝英、、牛淑贤、王清芬、虎美玲、李喜华、营爱梅、朱巧云、李金枝、陈淑敏、马莉、胡小凤、章兰等,并有30多人获得戏曲梅花奖。
同时,留存下一大批经典豫剧名剧、名段,如《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打金枝》、《三哭殿》,《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秦雪梅》《秦香莲》等。
河南,地处中原,厚重的文化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土壤。据相关资料统计,河南戏曲种类达45类之多,堪称“地方戏曲大省”。
河南戏曲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方大戏,大多反映政治、军事等社会重大问题的剧目,具有热烈、红火等特点。最有名的有豫剧、曲剧、越调等。
一类是地方小戏,大多反映家长里短等生活琐事等,具有情趣,最有名的曲剧、二夹弦、道情等。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