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玉米已经逐渐收获回家了,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整理耕作田地里,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开始进行小麦的播种工作了,大家也开始互相讨论今年种什么小麦品种能高产了。
去年我们当地种植的小麦大幅度减产,减产的原因主要有:早春的时候倒春寒的出现,小麦苗刚刚起身就遭遇了严重的冻害。中后期又因为天气的原因,大面积爆发蚜虫,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害。个别人家种植的小麦还出现了严重的倒伏现象,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因此选择小麦品种的时候,除了要选择适合当地的小麦品种,还要注意小麦的抗寒性,抗病性,抗倒伏,早熟性。
我们家乡目前来说种植小麦,产量和综合性能比较高的几个小麦品种有:周麦16,周麦18,周麦26,新麦18,新麦26,百农矮抗58,百农207,豫麦49-198,郑麦7698,洛麦23,衡观35,丰德存麦1号,丰德存麦5号,平安7号,平安9号等小麦品种。
而其中矮抗58是我们当地种植最常见的小麦品种,种植面积最多,我家每年都会种植,亩产500-550公斤。矮抗58属于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耐寒性好,株高75厘米,抗倒伏能力强,中后期耐高温,高产,稳产性能好,今年病虫害较严重,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豫麦49-198在我们河南西部地区种植有很不错的表现,苗健壮,分蘖强,亩产能达到570公斤,我们那里比较干旱,而豫麦49-198的抗寒,抗旱性能较好,在旱肥地有很好的表现。
周麦系列在河南各地种植面积都较大,是河南地区主要的小麦推广种植品种,我们那里种植周麦22的比较多,周麦22在试验田平均亩产764公斤,我们种植一般田地亩产560-600公斤,该品种抗寒性好,较抗倒伏,稳产,耐旱,属于优质中筋小麦品种,适合做馒头,面条。
小麦品种的选择,不需要年年更换新品种,只要老品种表现很好,产量高,我们都会选择自留品种种植。选择小麦品种的时候,尽量选择稳产,高产,抗病强的品种。
又到了冬小麦播种的季节了。选择一个高产稳产,抗冻抗病的好种子是每个农户的美好心愿。结合这几年的大田表现和农户们的反馈,以下几个品种在河南表现不错。
存麦1号,5号。优质强筋。抗冻抗病。产量高,面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品种。并且分蘖率高。播种时,根据天气和土质合理下种。植株稍高,注意在年前年后喷施控旺剂。预防倒伏。
豫麦158。优质强筋麦。抗冻性强。产量高。属于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所以,播期不可过晚。后期不要偏施氮肥。
众麦一号。抗冻性强。矮杆大穗,产量高。也属于中晚熟品种。可以透露个小秘密:这个品种由于叶片较厚,好像有一层细绒毛,羊儿们不容易啃吃。
泛麦8号。是河南省黄泛区地神种业的一个优良品种。经过农户们多年种植,值得推广。稳产高产。面白,抗病性好。尤其是麦田套种辣椒户的首选。
周麦32,太学12,矮抗58,西农979等等好品种太多了。农户们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栽培习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因为,再好的品种都有小小的缺陷和弱点。选择好,管理好才会取得更高的产量。
我是今夕月映。关注三农话题,与您同行!
1、中麦578
该品种是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棉花研究所共同选育的强筋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区审定,2021年通过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区种植,为半冬性早熟品种,株高74厘米左右,抗倒伏能力强,熟相好,适应性广,籽粒饱满度较好,强筋品质稳定,丰产稳产性好。最高亩产785.2公斤。是目前适种范围最广的一个小麦新品种。
2、周麦36号
该品种是由周口市农科院选育的中强筋小麦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为半冬性品种,株高79.7厘米,株型紧凑,抗倒能力强,穗层整齐,穗大穗匀,籽粒饱满,熟相较好,丰产性好,品质优,综合抗性好。最高亩产超789公斤,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南片区种植。
3、郑麦1860
该品种是由河南省农科院最新选育的中强筋小麦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为半冬性品种,幼苗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80厘米,抗倒能力强,穗层整齐,熟相好,籽粒角质,饱满度好,抗倒性好,综合抗性好。最高亩产超830.5公斤。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种植。
4、平安11号
该品种是由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为半冬性品种,幼苗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较强,株高74.3厘米,抗倒能力中等,耐后期高温,熟相好,较抗条锈病,最高亩产超800公斤,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南片区种植。
5、丰德存麦5号
该品种是由河南丰德康种业公司选育的小麦强筋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为半冬性品种,幼苗抗寒性好,抗倒春寒能力弱,株高76厘米,抗倒能力强,穗大穗匀,容重高,品质优,丰产性好,熟相好,籽粒饱满。最高亩产750公斤,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南片区种植。
1.百农207
半冬性中晚熟稳产品种,茎秆粗壮,根系活力强,抗干热风,耐穗发芽。应在我省北部、中南部及东部麦区扩大种植, 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叶锈病、纹枯病及赤霉病。
2.郑麦379
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较抗倒伏,品质优。生产利用应注意预防春季低温冻害,防治茎基腐病、白粉病及赤霉病。
3.中麦895
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分蘖力强,耐后期高温。秋播应在我省中南部及北部稳定发展,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条锈病、白粉病及纹枯病。
4.郑麦583
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茎秆弹性较好,较抗倒伏,根系活力强,今年在我省整体表现较好。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赤霉病及叶锈病。
5.西农979
半冬性早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落黄好,较耐赤霉病。应在中南部稳定种植面积,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白粉病、条锈病及叶锈病,防止穗发芽。
6.郑麦7698
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分蘖力较强,茎秆粗壮,根系活力较强,熟相好。应在中北部、中南部稳定发展,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赤霉病,预防倒春寒危害。
7.新麦26
半冬性中熟品种,分蘖力较强,品质优、稳定性好,应以优质订单生产为主。生产利用应注意控制播量和群体,防止倒伏,预防春季低温冻害,防治白粉病及赤霉病。
8.百农4199
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分蘖力强,叶功能期长,灌浆快,落黄好,籽粒饱满,较抗倒伏,受倒春寒影响小。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赤霉病。
9.周麦27号
半冬性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结实性好,灌浆快,丰产潜力大。生产利用应注意控制返青拔节肥水防止倒伏,防治叶锈病、白粉病及赤霉病。
10.矮抗58
半冬性中熟品种,抗寒性好,抗倒春寒能力较好,稳产性好,抗倒性突出。应在北部稳定种植面积,黄河以南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赤霉病及叶锈病。
十大小麦品种:
1:豫农908(平均亩产598.5公斤);
2:郑麦618(平均亩产808.63公斤);
3:郑麦136(平均亩产750.5公斤);
4:丰德20(平均亩产855.2公斤);
5:周麦27(平均亩产589公斤);
6:存麦11号(平均亩产819.5公斤);
7:郑麦369(平均亩产1300公斤);
8:百农4199(平均亩产856余公斤);
9:新麦26(平均亩产853.5公斤);
10:百农矮抗58(平均亩产836.5公斤)。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