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服务器的优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1、融合
传统架构下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是分离的,服务器通过SAN交换机与存储设备连接获取存储空间。超融合技术改变了传统服务器、存储、网络相互孤立的基础架构,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的统一融合,每一台超融合节点单元可同时提供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超融合架构采用软件定义的体系结构,不再依赖于硬件,计算、存储、网络完全虚拟化并由软件控制。服务器和存储得到了统一的部署和管理,并为整个虚拟化体系提供了简单、通用的管理和自动化平台。
2、敏捷
超融合技术通过软硬件一体化的融合,实现设备快速交付、架构弹性伸缩、业务敏捷部署和系统精简运维。超融合一体机在出厂时已根据需求完成硬件的集成和软件的安装,设备上架开机即可交付使用,极大简化了设备安装调试的复杂度。
3、安全
超融合技术实现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融合,原来分散在不同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上的数据全部集中在超融合节点本地磁盘上,系统及数据的安全风险随即凸显。超融合架构采用集群管理方式,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在其他节点设备上重启,避免物理环境的单点故障。数据多副本机制实现数据分散存放,不同数据副本放在不同的超融合节点上,当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仍然可以依靠其他节点上的数据副本继续对外提供服务,有效保障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
4、开放
超融合架构采用软硬件解耦架构,在服务器层面,超融合架构能够在任何x86服务器上运行,与物理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无关,无需修改上层系统和应用即可运行;在存储层面,超融合架构支持与各种类型的外置存储进行对接,将数据存储到外置存储或使用外置存储作为备份介质;在网络层面,超融合架构无需依赖任何支持特定协议的网络设备,支持与现有网络设备组网连接。超融合架构能够为上层应用屏蔽底层复杂和异构的基础架构,对主流操作系统和应用进行兼容性适配和性能优化集成。
缺点:
1、没办法自己升级系统模组内部的组件,比如加CPU、硬盘,只能继续增加一个新的模组。比如存储比较缺,但是CPU是够的,但还得买个模组加进来补充存储,CPU就多余了。当然自己搭建内部模组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2、旧有系统和新系统的整合不便。比如服务器部门买了超融合系统,就相当于把自己的预算花在了存储上,而存储部门也不想因为买了超融合系统而帮计算部门管理计算资源。
首先要从什么叫超融合架构谈起,最早提出这个架构的是nutanix,超融合就是以虚拟化为中心思想,将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一切硬件资源打包在一起,以提供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网络的解决方案,接口用统一的平台展示。
其实核心是软件定义存储,如何定义存储每个厂家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知名的厂家有vmware、nutanix、Hpe。在这种技术背景下,很多硬件厂家纷纷靠近这种解决方案厂家,合作推出了Hp dell cisco兼容并进的超融合解决方案。
目前来说这种架构符合去中心化的思想,还算比较先进的技术。
应用场景主要有nutanix的Vdi、vmware的Vsan,其它我目前还看不到。毕竟它属于基础架构,放什么应用是用户自己的事,关键它提供的是高可靠性、可用性、负载均衡的应用环境。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