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别称中原。
古称豫州,又称中原,中州,华夏之中,神州腹地,自从上古大禹时期禹定中国为九州,豫州居中,辽阔中原成为中国的最初形态。河南又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化的中心地。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美称。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神农黄帝都出生在河南省。
河南的简称为豫,称为“豫州”。九州之中,九州中最大的,也是处于九州中间的地理位置,也是中国之中(洛阳,是周公立杆测影,建城的地方)
【豫】是命名用的字,命名字,均是后来产生,一般不是原生字,很少用本义,很多人把豫字说成牵成大象,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豫州,是九州之中,也是最大的州,象,有大、安祥的意思,用了予的音,豫州作为命名用,取象之特性,并非因为有象,才叫豫。
【豫】,犹犹豫豫,犹豫的意思,则来源来【予】的特性,织机的丝线来回推送,犹豫不定。因此,河南简称为【豫】,并非有象,而是造字时用了象之大、祥和的特性来命名,形容【豫州】是九州之中,最大的州。
我不知道他买多少钱一斤,如果两块五一斤,我觉的是假的新闻骗人的。如果两块五,一天要买2000斤,一个人就说平均要一斤吧,要2000人买,卖一个人就说花费15秒到20秒,共需要30000秒到40000秒,算下来也需要十个小时,这十个小时是买的人是饱和的。我觉的就做不到。要是都这样排队买红薯的话也没问题。
煎饼大妈,饺子哥,现在又多了一个红薯帝。鬼知道明天还会有个什么。就算新闻是真的,我们也没有比较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我来帮题主解答这个疑惑。
有一种认知偏差叫:幸存者偏差。
二战期间,人们根据飞回来的飞机翅膀中弹特别严重,而机舱弹孔反而没多少,得出要加固飞机翅膀的决定。这个逻辑对吗?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飞回来的飞机翅膀单孔多,正说明了,打中翅膀了飞机还能飞回来,但打中机舱飞机就没救了,直接坠毁,根本就没有统计的可能。后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加固了机舱装甲,飞机坠毁率下降了。
我们把这种「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的情况叫作「幸存者偏差」。
红薯帝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恰恰再一次印证了「幸存者偏差」。你想想看,正是因为红薯帝日入5000才有了新闻的爆点,如果一个卖红薯的每天就一二百元,谁还会去报道呢?
也就是说,我们能看到的基本都是创业成功的,而那些创业不成功的就像「没有返航的飞机」一样,永远不会给我们统计数据。
现在,如果我们再次小心翼翼地去统计一下路边摆摊创业的人,他们的收入,你一定会发现:温饱小康没问题,大富大贵基本不会。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辛勤劳动的人,怎么着也不会让自己饿死,若知道节俭,生活小康还是有可能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如果一个行业可以轻而易举地创造巨大的财富,那这个行业很快就会死亡。
还记得那年的团购网吗?还记的那年的人人网吗?还记得那年的土家掉渣饼么?最后是不是的大部分都销声匿迹,仅有几个存活下来了?这又是另外一个奇特的定律:头部效应。
「幸存者偏差」和「头部效应」导致我们认为红薯帝的事情,人人都能做。如果你是赚一把就走地投机者,或许能捞一把,如果你想长久的赚钱,奉劝你还是三思而行。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