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戎大致生活在今天陕西甘肃以西、北的区域,在商代被称作鬼方。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中说: “犬戎族”自称祖先为二白犬,当是以犬为图腾。图腾这个概念和说法是近代国人引进来的,并不适用于描述中国古代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和概念不是很吻合。结合伏羲女娲神农炎黄的活动范围和氏族、文化传承,有可能是炎黄后代。有些史料记载过,匈奴自称是炎黄子孙。还有后来的契丹人也是这么说的。
匈奴原属于阿尔泰语系的一支,最早见于中国的史料,原在中国的西北部。商周人把他们叫做戎狄,又称为鬼方、混夷、犬戎、犬夷。战国时称胡或匈奴。从西周到东周的数百年间,游牧于泾渭流域(今陕西省彬县岐山一带),是殷周西边劲敌。周文王、周穆王与之进行过战争。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与申侯联合攻杀幽王,迫使周室东迁。犬戎后来一部分北迁,一部分逐渐与邻族融合。到了秦朝,秦始皇组建了强大的军队,又建筑了长城,这才把匈奴的进攻挡住。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大举进攻晋阳,汉高祖亲率大军迎战,被包围在白登。到了汉武帝,此人雄才大略,他派人到西域购买良马,建立了强大的骑兵,这才改变了战略,由防御转入进攻。以后几百年中,匈奴节节败退,相当多的人定居在中原的土地上,和从事农业的汉族人混合了。另有一部分人开始了伟大的进军。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