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 开封有座文庙,这座居汴水之南,金贞元年(1213年)的汴京文庙,在元至元元年(1264年)改建为汴梁路学,此后学庙屡遭洪水淹没,先是元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决口汴梁,学宫被淹;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称开封府儒学,洪武二十年(1387年)、二十三年(1390年)河决开封,府儒学两次被淹; 明永乐五年(1407年)开封府儒学移建于丽景门(宋门)内西北,明天顺五年(1461年)黄河决口土城,开封城内洪水深丈余,府儒学又被淹没;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官军先决口黄河,水淹闯王农民军,后闯王农民军决口水淹明官军,开封全城毁灭,文庙随之全部淹没于地下,直到清顺治九年(1652年),开封知府朱之瑶将文庙移至今文庙街处。其间,开封府文庙达到了北宋之后的又一个昌盛期。
平原被淹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包括:
1. 内部水文条件:平原地区地貌平坦,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渗透性差,水分易于在地面积聚,造成地面积水。
2. 河流泛滥:平原地区河流底部平缓,泥沙淤积较多,河道容积小,当降雨量较大时,河流容易泛滥,进而淹没周边的平原地区。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增大,和降雨量的变化周期与强度的变化有关。
4. 人类活动:平原地区生产、建设等人类活动,焚烧秸秆、施肥造成土壤密度松散等引起的水土流失等人为因素。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