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尾联。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官军先后收复洛阳、相州、幽州等河南、河北地方,历时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杜甫这时正流落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听到这个消息,欢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灸人口的名作。诗的前三联,诗人抒写了自己初闻胜利消息刹那间悲喜交集的复杂心理;又用妻子儿女的无愁衬托自己的喜极忘情,以致乱卷诗书,手舞足蹈;再写自己从狂喜到狂想,想到痛饮,以庆祝胜利,想到还乡,趁着有春光作伴。尾联紧接颈联,写自己设想的还乡路线,即先走水路、然后再走旱路直奔洛阳的计划。这一联用了重言错综法,叠用“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四个地名,即各自对偶,又前后对偶,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成为活泼流动的流水对。再加上“穿”、“下”、“向”对动态生动准确的描绘,两个“峡”字和两个“阳”字的重复,在读者眼前便出现疾速飞驰的画面,以急促的节奏,极好地表现出诗人在狂喜中飞驰想像回故乡的情态。可谓声情并茂,一齐奔涌纸上,成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中最后也是最高最急的感情浪头。三门峡,河南省地级市,因兴建黄河上第一座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库而建成的一座城市。西与陕西省连接,北跨黄河可达山西平陆县,东达重镇洛阳。是陇海铁路上的重要一站,是中原内地到陕西入秦的咽喉要塞。是河南省最西部。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