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知道内容详情

河南逃荒往哪个方向

2025-10-02 1 51kk

河南逃荒往哪个方向

1942年河南人逃荒逃到哪里了?

1942年河南人逃荒逃到了陕西。

原因:

一、当时陕西的地理优势决定的,河南大饥荒发生在1942年或1941年夏到1943年春,而1942年的河南,三面被日寇包围,大战一触即发,同时京汉线被毁,陇海铁路几乎成了灾民唯一的逃生通道,而此时离河南灾民最近且暂时安稳的地方就是西边的陕西,地理优势是决定其逃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陇海铁路成了河南灾民的诺亚方舟。在古代,因为受限于交通工具,一般只能步行,四散逃难,而火车的出现,带了巨大的便利,特别在1942年河南人大饥荒时,直接主导了灾民逃难的方向,例如如果步行的话,他们需要一周甚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而从洛阳乘火车到西安只需要14个小时,在当时来说,火车就是诺亚方舟,极其便利,西逃陕西成了最佳方案。当时京汉线被毁,陇海铁路几乎成了灾民唯一的逃生通道,并且当时陇海线郑州以东已被占领,能通车的是洛阳以西,因此难民只能先到洛阳才能乘火车逃难到陕西。

三、陇海铁路线为灾民逃难指明了方向。1942年,大量的灾民依然是目不识丁,看不懂路标,更不清楚逃难的路线,只知道一个大概的方向,很容易走偏。而陇海铁路线出现则为灾民提供了一条直观的路线图,于是大量没有扒不上火车的灾民,就沿着陇海铁路线步行西进,并且当时的政府还在沿途设立大量的救助站。

四、当时政府的引导,自古救灾就是“移民就粟”之法,而陇海铁路线成了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当时的政府就引导难民通过陇海铁路线,有计划地实现大规模的移民,而陕西就成了最佳的目的地。

同为古都文化繁荣之地,河南经常因战乱逃荒,怎么不见陕西人逃荒?

自古以来,河南就是个多灾之地,黄河流经河南就成了地上之河,在历史上三年两头的泛滥,几经改道。造就了河南人见灾就跑的习惯,清末以来,有了铁路之后,交通的便捷,更助长了河南人逃难的性格!所以,中国有火车路修到那儿,河南人就会逃到那儿!陇海铁路是河南人最便捷的外逃之路,所以陕西就有很多逃难而来的河南人!

而陕西不同,陕西南北狭长,气候不同,关中又是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很少受灾!在陕西人的意识里,有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即就是偶尔遭灾,陕西人也会认为,我们都没得吃了,其他地方肯定比我们更惨,所以,陕西人就有了死不离家的性格。比如,民国十八年(1929年),关中大旱,赤地千里,那真是饿殍遍野!但陕西人很少外逃,关中南边的蓝田、长安、户县、华阴等有南山接济,北边的渭北一带,有北山接济,这些地方还稍微好点,关中腹地就惨了,饿死了很多人,但很少有出门逃荒的!

而河南逃荒的就多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黄河泛滥,河南人就有很多逃难到陕西,又发生了疫情流行,在我们小时候,几乎所有的火车站附近,都有大片墓地,当地人叫“河南坟”,当时惨状可见一斑!

再就是有名的“1942大逃荒”,河南难民更是如潮水一般涌入陕西,前多年在中央当过副总理的国棉一厂劳模吴桂贤,就是那次大逃荒逃难到咸阳的。由于“十八年年馑”造成关中腹地很多土地荒芜,在陕西关中就出现了很多叫河南庄子的村子。

这是近代以来,两次最大的河南逃荒潮,除此之外,河南人几乎每年都有逃荒到陕西的,所以现在陕西关中人中,有很多人虽然是陕西人,往上查几代,有可能就是祖籍河南,比如,革命老前辈习仲勋同志就属于此类。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国家不懈的努力,终于根治了黄河,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黄河泛滥,河南人民也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衷心祝愿河南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彻底甩掉逃难大省的帽子!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