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当代青年精神鸦片。 你永远不会知道,每天西装三件套的同事可能背地里都在偷偷吃辣条。承认吧,沉迷辣条不可自拔的绝对要算上你一个。
别人618、双十一都是囤洗发水、沐浴露,而我选择囤辣条。为什么?因为对辣条爱得深沉。 不说卫龙,牛板筋、火爆鸡筋、臭干子、唐僧肉、大刀肉、大辣片、豆角干……哪样不是从小吃到大?而事实上,这些令人上头的辣条有一大半都是产自河南。
微博上有段子曾称:“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比不过河南一个省的辣条总产值”,这不是虚言,实际上,河南的辣条总产值十分惊人,2017年全国辣条行业的市场大约有500亿,河南占了225亿左右。2000年,河南省以辣条为主要经营项目的调味面制品企业高达4000家。
做到辣条界C位的卫龙自然不用说了,截止到2018年,卫龙一年能卖出100多亿包辣条,可绕地球不知道多少圈。 河南驻马店的约辣,淘宝显示有近15万人收货。 老式大辣片也因为号称“8090的回忆”成功走红。 此外,越来越多的河南辣条品牌被大家熟知。 而河南漯河,更是一个除了火腿就是辣条的城市。 除了生产辣条给全国人民快乐,河南人自己也没闲着,他们研制出了各种辣条周边—— 来河南,万物皆可辣条。烧饼、鸡蛋、馍馍,煎饼果子,都可夹辣条,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的;人家聚会少不了酒,河南人聚会得带上辣条;有时候送礼物也能送出一箱辣条。
甚至大学暑假,隔壁邻居的婶子到我家商店买了五大包辣条寄给在魔都打工的姑娘,这种价格便宜、味道不错、还能寄托乡愁的零食随着家乡打工小妹的步伐,也将口碑传到了祖国各地。
追溯起来,辣条的诞生地应该是在湖南平江,但为什么辣条却在河南风生水起,甚至引发出一场旷日持久的“辣条之乡”争霸?
其实从清朝开始,平江就盛产豆干,九八年的洪灾导致大豆价格急剧飙升,豆制品几乎失去原料,平江人不得已选择用小麦替代,将产品挤压后与调味剂混合,于是辣条应运而生。 辣条的生产需要小麦,平江作为南方地区,不种植小麦,远途运输物料,成本巨大。而作为全国第一大小麦产地的河南,不止拥有辣条生产的原材料,而且劳动力廉价,成为辣条企业的首选地。
除此之外,河南的郑州、漯河等地,铁路线交汇,交通十分发达,方便了辣条等食品的运输,更有利于辣条企业开拓北方市场。 因此,一批平江人来到了河南,开启了辣条发家致富的新道路,一个北方的“辣条联盟”由此形成。
90年代,辣条在河南泛滥,谁家小孩子下课后没到小卖部买过“拉片儿”?油津津,甜丝丝的,稍带一点辣味,有点方便面调料包的味道,吃上一口就意犹未尽,还要把手指头上残余的都舔干净,根本停不下来。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