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身在四川,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杜甫祖籍是湖北襄阳,他的祖父在巩县任县令时,将全家迁至此。公园721年杜甫降生于郑州巩义的南瑶湾村,这里是杜甫的出生地,也是杜甫度过少年时代的地方,至今这里仍然保存着杜甫故里和杜甫墓。
在巩义杜甫故里景区入口处,有一尊铸铜构造而成杜甫立像。这座立像高达近十米,选用青年时期杜甫的形象,向大家展示了诗人早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和抱负。
景区大门南侧有两座石碑,一古一今。左侧碑亭中的碑立于清乾隆年间,上刻“唐工部杜甫故里”,由巩县知士李天握书写。右侧碑为今人所立,上刻杜甫故里纪念馆,由郭沫若先生书写。
在景区最里面的笔架山上有一孔窑洞,洞口为砖砌墙壁,初看极简陋,极不起眼,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诗圣诞生的窑洞。 院子里边种有许多枣树和梨树,这都是杜甫生前比较喜爱的植物,见证了诗圣童年的幸福。
关于杜甫墓,争议比较大,在全国至少有八处诗圣杜甫的墓园,其中有名的分别是:河南巩义、偃师,湖南耒阳、平江,陕西华阳、湖北襄阳、四川成都浣花溪等。究竟何处是真墓,何处为疑冢,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目前最被认可的说法是:杜甫在公元770年在湖南耒阳附近的湘江舟中与世长辞,当时家贫无力归葬,暂葬在湖南耒阳。43年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其孙杜嗣业遵其父嘱托,将杜甫灵柩归葬于先祖墓旁,即偃师城西首阳山。后又迁于巩县(巩义市),杜甫的两个儿子宗文、宗武陪葬墓侧,当地群众称“圣人三冢”。因此,巩义杜甫墓极有可能是真实的。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今河南巩义南瑶湾。巩义隶属于郑州市管辖,杜甫当然是郑州人。杜甫不仅是郑州的,也是属于全人类的。
如今的巩义杜甫故里有保存完好的杜甫诞生窑。以及为纪念杜甫而修建的杜甫故里纪念馆,也是后人缅怀杜甫的主要纪念场所。
杜甫故里背依笔架山,临近洛河。是杜甫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家乡河洛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诗人文学情怀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了使更多国人了解杜甫的一生,近年,巩义市对杜甫故里进行了扩建。现在的杜甫故里以唐代风格为基调,庄重大方,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诗圣堂
杜甫诞生窑和笔架山
杜甫去世后,其灵柩几经周折,最终由其孙杜嗣业将灵柩归葬故乡巩义,也就是今天的康店邙岭的杜甫陵园。
杜甫的文学影响是世界性的,为了缅怀诗人,每年清明节,巩义都会在杜甫故里举行杜甫诗歌文化节。
国务院原副总理吴桂贤出席第二届(2017)杜甫国际诗歌节。
2018年杜甫故里诗词大会将于4.20-5.10号在巩义举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欢迎四海朋友届时到巩义参加祭拜诗圣大典,参加杜甫故里诗词大会。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故里河南省巩义市向海内外宾朋发出邀请,欢迎各界人士到巩义拜谒诗圣,参加杜甫祭拜大典和杜甫故里诗词大会!
杜甫是在四川一带写下《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首诗的。
“剑外忽传收蓟北”说明诗人在“剑外”这个地方听到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而剑外则是指四川省剑阁(即剑门关,在剑阁县北面)以南之地;唐朝的都城长安在剑阁的东北,所以称剑阁以南之地为剑外,这里指梓州一带。所以当时诗人身处四川写下此诗。
全诗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如下: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