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主要风俗习惯:1待客习俗:维吾尔族维吾尔人讲究待客待客。 如果你是客人,你应该邀请客人坐在桌子上,把他们和馕、各种蛋糕、冰糖等...一些好吃都拿出来招待客人。
2他们能歌善舞,要是有什么喜庆的事,就会载歌载舞来表迖他们的喜悦心情。
维吾尔族人属于浪漫懂得享受生活的民族。饮食上以牛羊肉鸡肉为主。每家的院落里必有一个形状为微圆型的馕坑,发酵好的面团,被捏成扁平的中间薄,四边隆起的圆形,表面上撒放洋葱粒及微盐,用特制手套贴入柴木烧红的馕坑四壁,烤制成脆香的馕饼,那种香气在空气里弥漫,香喷喷撩人胃口。
一般人家一周大概会烤制一到两次,然后放置慢慢食用。主食以抓饭拉面烤包子汤饭为主。烧菜极少用佐料,强调原汁原味。
河南人和其他省人种不一样。
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河南人的基因与河北人、山西人、山东人、部分苏北人、部分天津、部分北京人、陕西人基因很相近,都是高密度的蒙古通古斯C基因占比,基本都高达20%以上,所以大多数山西移民基本都是深度混血C基因的人。
河南地区是一个各朝代民族大融合的地方。第一次大规模衣冠南渡是五胡乱华时期,大量汉人南迁和数于百万的胡人占领河南。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几百万鲜卑人改汉姓说汉语,和汉人通婚,融合在了河南。第二次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大量汉人南迁沙陀人又占领河南。第三次靖康之耻,百分之八十的汉人南迁,金人内迁几百万于河南。蒙古攻打金东西二京杀死皇族,好多金人怕死改汉姓融合到了当地。第四次在元朝时期,蒙古人内迁。因为蒙古人喜欢游牧生活,在河南地区大量农田破坏做成牧场。
河南西部是太行山区和伏牛山区,东部基本上是平原,但总体而言都是无险可守的平原。和平时期,河南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好,一旦有战争则首当其冲,受到遭殃,人口四散。一部分南渡,一部分西迁,躲进山区,留在本地的人很少能坚持下来。
河南人的主体,离殷商和周人都比较远,都不太好考证,比较近比较靠谱说是山西大槐树下迁过来的。
就周灭商而言,商朝灭亡后,商人一部分被迁到洛阳(殷顽),一部分成为宋国的子民。周平王东迁洛阳后,洛阳是周天子的地盘,新郑是郑国地盘,算是周人的主体。经过多年的融合发展,商周的界限我越来越模糊,没有人能够分得清。
西晋时期,五胡乱华,北方汉人受到很大影响,衣冠南渡,中原大批汉人迁往南方,鲜卑人占据洛阳,民族大融合,最终融进汉人中,河南的人口构成,与商周时期已经大不相同。
北宋末年,金国入侵北宋,徽钦二帝被掳往北方,中原大批人口再次南迁,河南成为南宋和金交战的主战场,人口损失很大。金国受到蒙古打击后,迁都开封,河南成为金人最后的据点。在蒙古、南宋的夹击之下,金国灭亡,而河南则成为千里无人区,田园荒芜,虎狼遍地,开封只有一千多户人,其他地方人口更少。
南宋曾经两次试图收复河南,宋理宗时期端平入洛,几路大军开过来之后,因为河南当地无人无粮,军队无法获得粮草补给和人员支持,无法持久坚守,从而轻易被蒙古军队击败。
这种状况持续到明朝建立,河南沦陷敌手将近400年。明朝建立后,鉴于河南河北等北方受战争破坏严重,地多人少,而山西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破坏,人口繁盛,朝廷强制从山西大量移民到河南河北,充实当地人口。
由于移民时要求在一棵大槐树下集合,河南许多人都流传着老家是山西洪桐县大槐树的故事。现在的河南人主体是从山西移民过来的,与商周时期的人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