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知道内容详情

历史上,历代王朝定都最多的省份是陕西还是河南?

2025-08-22 1 51kk

历史上,历代王朝定都最多的省份是陕西还是河南?

可以真真正正地告诉你是河南。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不是乱说的。在此立贴为证、中国定的八大古都分别是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郑州安阳。从八大古都来看,河南就有四个其他的一个省也才一个!除了这些河南还有一半的城市做过都城!随随便便一个城市一个县一个镇都是千年古城。就算这4个古都。一人只分五个朝代。全中国谁也比不上啊!更何况人家不止才五个。

应该是河南省吧,河南有三个古都城市—洛阳、开封、安阳的商、西周、东周、东汉、魏、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金。都在河南设立过都城或者是陪都,此外夏朝最有可能在河南建都。

雍正王朝中:河南的巡抚田文镜,身为封疆大吏,为何没能力罢免河南的学政?

身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竟然连自己省内的学政都罢免不了,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但历史上确实如此,然而要说明白此事,就要从地方官制说起了。

历史上,历代王朝定都最多的省份是陕西还是河南?

清朝的地方官分为四级,最低的是县级,长官称为知县,正七品,俗称“芝麻官”,但其实知县掌管一县政治、经济、军事、诉讼等事务,权力可不算小。

县的上一级为府,长官称为知府,从四品,到了这个级别就不需要事事亲为了,所以安排了几个副职协助工作,比如同知、通判,分别替知府管理财政、刑罚、治安等工作,知府所需要做的往往是协调好各部门的合作。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县太爷亲自审案子,但很少看到知府升堂审案子了,除非是较大的案子,一般情况下都由下属代劳了。

府的上一级就是省了,长官称为巡抚,通常为从二品。巡抚掌本省军政、民政、吏治、刑狱、关税、漕政等一切政务,通常由皇帝亲自任命才行。按说到了这个级别,事务更多,需要更多助手才行,但实际上巡抚并不设副手。

那么谁来帮助巡抚处理日常事务呢?巡抚虽然没有副手,但是却有两个属官。一个是布政使,主要负责承宣政令并督促地方官职贯彻实施,还要负责征收全省各地赋税,负责财政收支,统计全省各府户籍、税役、民数、田数等民事内容。还有一个是按察使,主要负责刑名案狱,兼管巡察、监考、驿传等方面事务。

历史上,历代王朝定都最多的省份是陕西还是河南?

布政使是从二品,和巡抚一个级别,按察使虽然稍微低一点,也是从三品的级别,和巡抚相差不多。所以,虽然这两个职位是巡抚的属官,但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乾隆皇帝在位时才确定下来的,在此之前,包括雍正时期,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地位并不在巡抚之下。

这是因为,巡抚不是寻常的行政主官,其手下有直属的抚标可以调动,肩负着制约一省绿营最高长官提督的重大使命,同时还参与一省司法,所以一般巡抚都会加兵部侍郎衔和右副都御史衔,官品提升为正二品。也正因为权力太大,所以皇帝对巡抚不太放心,毕竟不在自己身边,要是搞些小动作皇帝也不知道,万一要是有了二心,岂不是麻烦?

所以,清朝就设立了布政使分走了财政大权,设立了按察使分走了司法大权,虽然巡抚的权力依然很大,但少了这两项,至少要谋反就困难的多了。况且,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监督巡抚的作用,毕竟都是皇帝亲自任命的,相互之间谁也不怕谁。

历史上,历代王朝定都最多的省份是陕西还是河南?

因此,清朝在乾隆之前,巡抚不会直接管理各知府、知县,而是由布政使进行管理。布政使为了方便管理,就每三到四个府为一个参政道或参议道,设立一个长官进行管理,否则一个省那么多府他也管不过来。参政道或参议道后来统一称作分守道,长官就叫作“道台”。道台位于布政使之下,知府之上,但却不是一级行政区划的长官,清朝的行政区划只有省、府、县三级。

总的来说,清朝的地方官制分为三级,最高的是一省长官巡抚,尊称“抚台”;往下是一府长官知府;再往下是一县长官知县。巡抚的权力太大,朝廷派来布政使和按察使分走了一部分权力,布政使的尊称是“藩台”,对按察使的尊称是“臬台”。在布政使和知府之间,有一个类似于“小组长”的职务,称为道员,尊称“道台”。

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的巡抚虽然权力很大,但更多的是集中在管“人”方面,省内的具体事务,则大多由布政使和按察使负责。除去财政大权和司法大权被分走之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权力,皇帝也没有交给巡抚,那就是科举和教育的权力。

历史上,历代王朝定都最多的省份是陕西还是河南?

清初设立提学使,全名提督某省学政,简称学政,是省一级最高教育行政系统长官,尊称“学台”。这里的“提督”两字,大家不要看成名词,最好是当成一个动词来看,就容易理解了。

“学台”直属中枢,是中枢机构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秀才资格考试)、乡试(举人资格考试),并监察该省学官的高级官员,所以不归地方巡抚管辖。

学政没有品级,属于中枢大员外派,一般由翰林院翰林或出身科举、有进士功名的在任侍郎、科道、詹事府官员等清贵京官担任。就任学政期间,保持原官品级,无论高低,到了地方上都与总督、巡抚平级论礼,因为他们此时的身份其实是钦差大臣。

因为学政主管一省读书人的功名前程,又有钦差身份,所以地位超然,不仅各省士子们顶礼膜拜,尊崇有加,就连总督、巡抚往往也要刻意结交,甚至主动示好。

历史上,历代王朝定都最多的省份是陕西还是河南?

因此,田文镜虽然贵为河南巡抚,是一省最高长官,但在雍正时期,他既管不了布政使和按察使,也管不了学政,这三位都是皇帝直接任命的,当时并不是巡抚的下属,田文镜如果不满他们的行为,所做的只有上书弹劾告状,别无他法。但同样的,这三位也可以上书弹劾田文镜。

比如说现在有个人在大街上扶个老人被讹诈,如果该路段没有监控摄像头,那么事情往往是说不清楚的,古代更是如此,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没有视频,在大家互相弹劾的情况下,结果如何,往往看皇帝更倾向于相信谁而已。

更何况,身为封疆大吏,手握实权,本就是皇帝忌惮之人,不犯错都有可能被拿下来,一旦与布政使、按察使、学政搞不好关系,并人家联合起来弹劾,那么到时候倒霉的很可能反而是地位最高的巡抚。

历史上,历代王朝定都最多的省份是陕西还是河南?

当然,官场上的斗争是很复杂的,说句老实话,如果级别相差不大,即便是上下级关系,也很难做到一句话就将其罢免。事实上,如果这个人的性格真的如此冲动,恐怕也没机会做到地位如此高的官职吧。

在清朝,官员的任免都要通过皇帝,最起码要通过吏部,不是谁想罢免就能罢免的,更何况是像学政这样的高官呢。

清朝的学政,全称为“提督学政”,是负责一省文教和科举考试的行政官员。但是,这个官职却没有固定品级。

历史上,历代王朝定都最多的省份是陕西还是河南?



为什么呢?

因为学政属于临时性官职或是差遣,由皇帝指定委派,从在任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属等官中简选而出,三年一任,品级完全跟随其原来的官职。任期一满,立刻回京,可见学政其实类似于钦差大臣。

历史上,历代王朝定都最多的省份是陕西还是河南?



但对于学政的选拔,也有一条强制性规定,那就是担任学政者,必须曾是两榜进士,否则你官做的再大,也当不了学政这一官职。

在清朝地方,学政的地位并不低,应大体介于总督、巡抚和布政使、按察使之间。在文教和科举事务上具有全权,遇事须上报皇帝,可与总督、巡抚会同上报。

历史上,历代王朝定都最多的省份是陕西还是河南?



所以,在《雍正王朝》中,河南巡抚田文镜因推行新政之事与河南学政陆生楠发生冲突,他只能以上折参奏为态度表达不满,却无法直接罢免陆生楠。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