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历史悠久。西周为鄂王辖地,春秋归楚,秦属南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南郡始置下雉(zhi)县,属江夏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吴孙权析鄂县置阳新县,县治阳辛(新)。
阳辛地处县西南隅。沿雉水(今富水)往东不远有深潭曰辛潭,邑因近潭,又居雉水之北,水北为阳,故名阳辛。因古“辛”与“新”通用,又含析置新县之意,故称“阳新”,意即雉水以北新置县治。另一说以治所附近阳辛山命名。至于下雉县传因县域多雉,称阳辛雉。且“雉”字与刘备夫人号相同,故名。
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这就是河南新县成为将军县的原因。
新县是解放战争时期新成立的行政区域,在民国初期新县北部属于河南光山县,南部原本隶属湖北黄安县(今红安)。
民国时期,红安县是地主剥削最严重的地方。据《红安县革命史》记载,土地革命时期,红安的75%的土地都被大地主及富农霸占。
贫苦老百姓没有日子过了,才有了后来轰轰烈烈的黄麻起义。农民军起义后,被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并同时建立了鄂豫皖苏区。
第七军后来编入了红四方面军,由此可以看出,红四方面军及鄂豫皖苏区的不少骨干,都是参加过黄麻起义的老红军。
他们是中国革命的引领者,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红安及后来的新县最后出了很多的将军。
1955大授衔,总共评选了1614名将帅,按照籍贯划分全国有十个县将军最多。
分别是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江西兴国、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县、湖北大悟、安徽六安、湖南浏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十大将军县”。
按照新的行政区域来算,新县总共出了40名将军,其中上将一名,中将四名,少将35名。
上将就是鼎鼎大名的许世友将军,他在红军时期历任红九军二十五师师长、红四军副军长、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129师第386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山东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新县籍的四位中将分别是:吴先恩、张池明、范朝利、郑维山。少将分别是王大华、王才贵、朱火华、朱致平、李德生、杨明山、肖永正、肖永银、肖志贤、肖德明等35人。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