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聘用员工的标准应该是以能力和素质为主要考量因素,而不是语言能力。因此,不会说河南话不应该成为拒绝聘用的理由。但是,如果您所应聘的职位需要与当地人进行沟通和协作,那么掌握当地语言可能会成为一个加分项。
信阳人不会说河南话的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和语言环境:信阳位于河南省南部,与湖北省、安徽省接壤,其地理位置和语言环境都与其他河南地区有所不同。信阳的语言受到周边省份的影响,与河南其他地区的语言有一定的差异。
历史背景:信阳在古代曾是楚国的领土,历史上也与南方地区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信阳的语言和文化可能与河南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方言差异:河南话作为河南省的通行方言,其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信阳地区的方言与河南其他地区的方言可能存在差异,导致信阳人不会说河南话。
需要注意的是,不会说河南话并不代表信阳人不是河南人。信阳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城市,其居民在文化和身份认同上仍然是河南人。此外,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信阳与河南其他地区的交流和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信阳人学习河南话的机会也在增加。
有几个地方基本没有河南口音的,都处在省界处。
豫南信阳部分地区,完全一口湖北话。
前段时间在医院病房一个病友是信阳新县的,妻子在陪护,听他们之间的交谈可以说基本听不懂。
比如他妻子问我:“借力发费市场在哪?”虽然已经尽力改变口音,我仍听不懂,试着问是化肥市场吗?得到否定后,在她一通比划下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问这里花卉市场在哪里?
新县地处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
豫北林州
到安阳市区,方言已经和郑州有很大不同了,但尚能听懂。
到林州就完全抓瞎,可以说是听几个林州人对白,就算在骂我也不知道,那就是地道的山西口音,而且是长治那种,因为这里跨过太行大峡谷就是长治界了。
豫北焦作
焦作做为早期的煤矿城市,市区的方言并没有偏离中原官话,因为市区很多是河南其他地方的移民。
但到了下辖县可就变化大的多了,武陟、修武、沁阳、博爱、温县,虽说各县间有轻微差异,但总体都属于晋语系,而且还夹带着陕西方言,甚是难懂。
如博爱流传一个顺口溜“喝翡翡(水)不开,吃馍馍不服(熟)”,就是典型的博爱方言,基本上是把很多S音发成了F音。
往西跨过丹河到沁阳则有变化,沁阳人把“他、她、它”都发音成“哈”(三声)。
这几个县区方言,基本没有河南中原官话的影子,只要用方言,其他河南人很难听懂。
从焦作到山西晋城市只有五六十公里,怪不得方言属于晋语系了。
豫西灵宝话
灵宝地处豫陕交界,函谷关所在地,方言处于豫陕过渡,更接近陕西话。
虽然不像中原官话,但总体来说还是可以听懂的,毕竟陕西话也不是太难懂。
话说灵宝的肉夹馍和羊肉汤真是一绝啊,那家好像叫老公社的羊肉汤馆,好多年没有去了。那味道,美滴很!
西安方言向东,一路辐射过去,临潼,渭南,华山……
郑州口音向西,一路扩张过去,巩义,落阳,渑池……
大约各走五百里左右,来到了一个叫分陕塬的地方,两股势力相遇,势均力敌,彼此再也无法再向前穿插一步,就造就了一个豫,陕混血的,四不像的小语种,陕州话。
陕州话,听起来怪怪的,陕西的腔,河南的调,还有运城的味。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