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司的参政,在布政使司里面,是仅次於布政使的位置.并分管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抚名等事,为从三品官职权力很大。俗称道台,布政司和按察司是巡抚(也叫抚台、巡院)下属的二个司。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参议,驻守在某一地方,称为守道。按察使下设副使、佥事等,可去分巡某一地方,称为巡道。这些官员就叫做道员,道台是对此官职的尊称,道就是一个派出机构。待遇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属副省级(副部级)。布政司:古代机构名称。全称承宣布政使司,长官为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民政、田赋、户籍。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相当于司法厅),长官为按察使(相当于司法局局长,当时是监管刺史的)。
明代有所谓“科道官”,其中“科官”指“六科给事中”,“道官”指“十三道监察御史”。题主所问的“河南道监察御史”,即“十三道监察御史”【1】中的一部分。
注1:这“十三道”是宣德十年(1435年)时确定下来的,包括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湖广、山西、云南。在此之前,其数量与范围曾屡有变动。
十三道监察御史名义上隶属于都察院,实际上则直接对皇帝负责。其虽属于中央官职,但也经常被外派出去干各种“差事”,因此未必就在中央工作。
另外,河南道监察御史一般也不会“主抓河南省监察事务”。
要理解明代监察御史的职权范围,必须得知道的是——监察御史的工作是有“本职”与“差事”的区别的。
以河南道监察御史的本职工作而言,最主要的就是监察以下单位:
礼部,都察院【2】,翰林院,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尚宝司,中书舍人,钦天监,太医院,司礼、尚膳、尚宝、直殿等监,酒醋面局,钟鼓司,教坊司,在京羽林左、留守前、留守后、神武左、神武前、彭城六卫,伊、唐、周、郑四府,及两淮盐运司,直隶扬州、大名二府,扬州、高邮、仪真、归德、宁山、潼关、神武右各卫,泰州、通州、汝宁各千户所。
注2:河南道监察御史通常被认为是十三道监察御史中职权最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都察院在河南道监察御史的监察范围内。
再者,就是各种在内(京)、在外的“差事”了:
如提督学校,巡按顺天、真定、应天、苏松、淮扬、浙江、湖广、江西、福建、河南、陕西、山东、山西、四川、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处,巡视京营……
如巡按辽东、宣大、甘肃等处,清军,印马,屯田,巡盐,巡仓,巡关,儹运,巡茶,巡视光禄……
如巡视皇城四门、马房、巡青、十库、芦沟桥、五城等处……
如刷卷(清查、核实公文),监军,监试,监礼,朝会纠仪,轮值登闻鼓……
而“主抓河南省监察事务”的,实际上主要是干着“巡按河南”的差事的那名监察御史的工作。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