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员(要求及待遇,不限年龄、身高、只要你热爱影视)
2群众演员:50-200元(日结片酬,要求能吃苦,服从安排)
3跟组演员:2000—4500元/月(男,35名;女,21名,无须经验)
4兼职演员:20—600元(日结片酬)
5特约演员:120—800元/日(有台词)
6特技演员:1000-5000/场(必须有一定的武术功底)
7角色演员:2000—10000元/集(必须是专业的,形象好,气质佳)
8演员助理:面议(要求形象好、本科生、有一定的能力、经验)
9替身演员: 1000-5000/场(敢做敢想,有经验经者优先)
10其它演员:工资面议
11场工场技:2000-4000元/月
12特型演员: 500\场
好处太多了。这种文艺单位,管理上相对宽松,上班时间出进自由一些。各种戏曲排练天天有,演出一年近百场,过足戏瘾应该问题不大。
研究院里的大明星十几个,近水楼台先得月,请他们签名容易多了。
研究院在大西北名声在外,给别人说起在研究院上班,倍有面子。
毫无疑问是常香玉为首。有的观众偏爱祥符调,总想把常香玉排在陈素真之后,可以理解。但这样排名又为偏爱豫西调的观众所不能接受。我是各种流派都喜欢,看问题也许会客观一点吧!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呢?是欣赏囗味使然。对于坤角,我喜欢各种流派,但老生行我不喜欢豫东老调。看京戏不喜欢李世济、张火丁、池小秋那样的发声方式。对京剧小生唱腔有点儿排斥。推己及人,很理解戏迷们偏爱一方。现就客观理性地罗列几条,以供参考。常、陈对豫剧改革贡献都很大,但常香玉更能兼收并蓄,融汇贯通。常派不仅把豫西调和豫东调糅合,还从多个兄弟剧种中汲取了很多养份。特别是河南曲剧,被借用得恰到好处。花木兰和红娘的唱腔融入曲剧元素后,使人物更鲜活,观众更爱看。陈素贞嗓子坏太早。我今年66岁了,别说舞台,电台存放的录音也没听到过陈素贞亮嗓,河南电台播出的宇宙锋,嗓子哑得很严重。如果古稀之人听到的全是嗓子坏了以后的录音,会对影响力大打折扣。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常派剧目花木兰流传甚广,全国老少都耳熟能详。如果再看看人民艺术家、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是不是更能说明一些问题呢?
豫剧大家,不甚了解排列名次,只是从小爱听花木兰,比较催人奋进的戏。穆桂英挂帅,五十三岁还管三军的唱词,慷慨激昂,精忠报国不分男女!
三上轿,那哀怨的唱腔,如同真事就在眼前,听得我鼻涕一把泪两行!从此我记住了崔兰田这位大师!
记得是六五年以后,朝阳沟响遍了城市乡村,正是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时候,不能说这部戏没有起作用!热血青年,唱着朝阳沟里的词:在农村干它一百年而奔赴农村。
杨兰春先生真是奇才啊!朝阳沟里的唱腔唱词真的是达到了颠峰!太美了!响遍了神卅大地。文革时期,除了唱红歌就是朝阳沟了,开大会时,会前放会后放。甚至于后来抓革命促生产时,也是播放朝阳沟。
朝阳沟剧组的演员每一个都是明星,都是经典!
我说不上哪个大师排行第几位,在我这里都是第一!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