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的经典剧目实在太多了,我这里就先重点说十部:
1.《朝阳沟》,这个不用多说,河南人谁敢说没听过这戏?什么芝麻荆芥分不清,什么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什么亲家母等等唱段,全部是耳熟能详的啊!豫剧里的第一经典剧目,如果朝阳沟说第二的话,没人敢说是第一。
2.《花木兰》,也许有人没看过这个剧的完整版,但“刘大哥讲话”唱的都烂了,基本逢年过节的晚会,唱豫剧就少不了刘大哥,所以豫剧的经典剧目里必须不能少了花木兰。
3.《穆桂英挂帅》,没的办法,流行唱段里除了刘大哥就是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了,而且,这个戏,好像农村每次唱戏都会有这个,小时候每次周边的村里唱戏,都有这个剧目,校场比武射箭的情节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里。
4.《秦雪梅》,秦雪梅吊孝白事上的必点唱段,这段真的是太经典了,而且,从剧情上来说,这部戏死我最喜欢的豫剧剧目,注意,不是之一。
5.《抬花轿》,还记得抬轿子的动作吧,这个戏没的说啊,也是太经典了,那边有个辕门外三声炮,不急,这里还有个府门外三声炮的。
6.《南阳关》,既然在放炮,干脆西门外再放三声吧,南阳关的知名度其实很高。
7.《七品芝麻官》,没办法,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实在太深入人心了。
8.《秦香莲》,挽挽胳臂捋捋腿,谁人不识我陈世美,作为渣男的代表,陈世美实在是太出名了。
9.《打金枝》,唤声亲翁郭子仪,刘忠河独特的唱腔,让这部戏也是家喻户晓。
10.给你们机会,自己选,因为我怕选了一个,其他的进不来。
至于流派的代表,就很简单了:
常派现在的代表人物很多,如虎美玲,汪荃珍,王惠等等;
陈派的有吴碧波,关灵凤,牛淑贤等等;
崔派的有张宝英,范静等等;
马派的有马兰,柏青等等;
阎派的有张梅贞等;
桑派的有常俊丽,苗文华,郭英丽等等;
其他唐派的贾廷聚,牛派的金不换,王艺红等等。
对于喜欢豫剧曲剧等河南戏的戏迷们来说,豫剧经典剧目真的不少,其中,现代戏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朝阳沟》了。《朝阳沟》首演于1958年5月19日,当年6月份进京演出,距今已经60多年,196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戏曲电影,在全国演出,名噪一时。该剧编者杨兰春,剧中拴保的扮演者王善朴,银环的扮演者魏云,还有一蹦三尺高的银环妈扮演者杨华瑞等演职员,也成为当年家喻户晓的人物,按现在的话来说,那绝对是一流大明星。也正是因为《朝阳沟》,全国各地了解了豫剧,也为豫剧在全国的传播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至今,该剧中的许多唱段已经成为经典,传唱不衰。
古装戏中,豫剧经典剧目当属《花木兰》和《穆桂英挂帅》了。《花木兰》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代表作,抗美援朝期间常香玉到朝鲜慰问曾演出此剧,1956年该剧又被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在全国上映。
再说《穆桂英挂帅》,该剧有两个版本被拍成戏曲艺术片,一个拍摄时间为1958年,是由豫剧大师马金凤主演; 另一个拍摄时间为1959年,是由邯郸名家胡小凤主演。后来,京剧大师将该剧进行了移植,作为庆祝建国十周年的一份厚礼。
俺河南的女人长得真俊,俺河南的男人长得真排场,做人做事真中,来俺河南溜一圈瞅瞅,俺河南人忒热情了,到俺家了俺管您饭,馍随便吃,菜随便捯,水可清可清了,山上绿得很,那风景老美了,恁不知道夜个来了几个山东的妞,来俺这里游玩,都不想走了!
河南人大部分人城实,老实。如果远方来客人,我们河南人首先让人家吃饭喝酒,不喝好,那个不中。再后下老面条,每人来二大碗,真带劲。
吃饱不想家,看看我们河南人咋样?
没有赖孙,有啥事说一声,去敢欺负我们,揍死他,有啥事找俺肯定帮你忙找他的事,揍死他。
河南人说吃饭就是:喝汤。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对此还深有体会。以前中原大地上,人们生活水准普遍很穷。生活不像我们现在一天三顿饭甚至晚上再加个夜宵什么的。而是每天就只能吃上两顿饭,并且吃的都是熬的稀粥跟面稀饭,凑合着就是一顿饭。故此流传至今,还都有吃饭是喝汤的叫法习惯。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