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公元(701——761,一作698——759)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唐诗人,画家。幼时通音律,工书画,善属文,多才多艺。开元进士,任大乐丞官,因伶人舞黄狮子事不合定制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得宰相张九龄引荐,擢为右拾遗、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五年后,虽对权奸当朝、张九龄遭贬罢相不满,但又不敢反对。安碌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有王右丞之称。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话。早年受母影响颇深,信奉佛教,其名和字,源出《维摩诘经》中的人物维摩诘居士。作品以诗为主。前期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虽也有仕途坎坷的感叹,但抱负犹存,未失豪迈欢乐之心。《使至塞上》《少年行》《老年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曾被谱成《阳关三叠》的送行乐曲,是妇孺皆知的赠别名作。后期多为描写隐居幽栖生活、表现闲适静谧情趣、宣扬佛教禅理的山水田园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特别是怯用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具有诗情画意相结合的特点。故苏轼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名篇佳句甚多,《山居秋暝》《汉江临泛》《终南山》等,尤为传诵之作。对后世影响较广。其散文也具有同一特色,以《山中与裴迪秀才书》最为著名。有《王右丞集》。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