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黄河流域实行两年三熟耕作制度,隔年种植冬小麦,再加上两熟玉米。可是今年河南少雨,天气干旱,大家不约而同地盼望引黄河水灌溉,但每年河南在麦收前黄河泄洪(浪费),麦收后不放水灌溉玉米,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黄河径流不足。如果黄河水量满足的话,一年四季可以供应,这是河流与人类最好的协调关系,人类生产活动初期,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人们,依靠黄河水灌溉,不存在麦收前有水,麦收后不放水之说。
可是今天不同了,黄河流域内生活着近2亿人口,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全部要依靠黄河水供给,加之近几十年,黄河流域降水减少,这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需求量过大,这就导致了大家见到的麦收前放水,麦收后没水的怪现象。
其次,麦收前放水,不是用于灌溉,是为防洪腾库容,调水调沙之用。黄河汛期在7~8月份,流域内常常出现暴雨,小浪底水库最高允许蓄水位为270米,汛期来临前,小浪底水库将把水位降至汛限水位225米,腾出8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迎汛.
大家都知道黄河含沙量世界最高,每年输沙量大约有16亿吨,其中有4亿多吨泥沙淤积在河床上,导致河床越来越高,成为悬在空中的“地上河”,每当黄河流域普降暴雨时,黄河大堤就有决堤的风险,历史上黄河百年一改道,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黄河泥沙量这么高,我们怎么来治水,束缚住这批桀骜不驯的“野马”,经过几代人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治理黄河办法,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就是调水调沙。利用小浪底水库和调度手段,通过人造洪峰,利用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增大主槽的行洪能力。
小浪底水库建成以后,已连续实施了13次汛前调水调沙。经过10年的“冲澡、净身”,黄河累计入海总沙量达7.62亿吨,河道下游主槽河底高程平均被冲刷降低2.03米左右,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恢复到2011年的4100立方米每秒,主槽河底普遍刷深达1.5米。下游滩区的老百姓安心地睡稳觉了。
再次,黄河灌溉用水,根据“八七分水”方案,综合考虑了沿黄各省区的灌溉规模、工业和城市用水增长,分给了河南灌溉用水达55.亿立方,近两年引黄入郑州年引黄河水总量将达到8505万立方米,又接近了1亿立方,这是给河南用水指标,再多黄河水就没有了,如果多分给河南用水,就会挤压其它省用水量。
此外,大家看见黄河下游四季常流,黄河不缺水,这只是表象。真正原因是,黄管委下达指令,确保黄河四季不断流。黄河不是普通的一条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如果黄河断流,大家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为此利用小浪底水库,秋冬蓄满水,以备春季干旱使用。
黄河水就这么多,大家争相引黄河水灌溉,没有那么多水可用,目前南水北调西线准备开工,从上游为黄河引水170亿立方,这将大大缓解黄河地区的用水紧张程度,届时,也许您就没有麦收前放水,麦收后种玉米没有水的感觉了。
由于麦子播种以南边播种最早,最南边的信阳以种稻谷为多。而驻马店市夏粮以麦子为主要作物,播种最早,成熟也最早。所以麦收开始以驻马店市为麦收第一镰,都在五月二十几号开始。然后,随着麦子成熟早晚,麦收收割逐渐向北移动,直到东北。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