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战中,河南有109个县被日军侵略过(总计111个县),几乎全境沦陷,但河南军民却并没有退缩和屈服。
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在抗战时期总人口约3500万,其中便有约190万热血儿郎参军抗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参军上前线之外,河南许多老百姓同样拿起武器与侵略者做斗争。
以1943年为例,河南的征丁数竟然占到了全体男子的2.25%,当时正是1941-1943年大灾引发的大饥荒中,当年饿死人口三百万,国统区实际只有六十余县,仍然实征壮丁20万人。八年抗战,战前人口3500万的河南实征丁数达到189万8356,高达全国第二位。而第一位的是处于大后方人口5000万的四川,征丁257万8810人。
如果我们考虑到沦陷区占河南近一半的实际情况,河南用一半多的面积和人口就供给了全国第二多的壮丁,其平均出丁比率也已经远超过了四川。其贡献和所付出的代价也都是惊人的。
而河南贡献的不只是壮丁。在连续大灾之下,河南还供给了国民政府征收的大量粮食。据档案记载。1941年河南大灾初起,河南本年完成田赋实征158万2875石,在全国仅仅位列四川、湖南、江西之后为第四。在旱灾最甚的1942年,虽然蒋介石减免了灾区的部分军粮征收额,但河南还是完成了征收田赋245万石,负担不减反增。到1943年,仍在大旱中挣扎的河南民众上缴了田赋302万2513石,全国范围内次于四川、湖南、江西、陕西列第五位。
从1937年10月到1945年8月,抗日战火遍及河南109个县。八年抗战,河南共出壮丁189.8万人,为抗战服役400万人,战死及伤残者30万人,流离失所者20万人,全省总人口由战前的3500万锐减至3000万。
抗战期间,河南省先后损失粮食866万余石,毁房屋120万间,损失牲畜21.5万头,损失物品、农具7800万件,衣物2900万件。河南人民为抗战付出了巨大代价,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河南地形几乎平原,根本抵御不了日本的坦克,所以有最初花园口事件。也间接造成河南饥荒,之后,蒋的做法就是甩包袱。所以,河南很快沦陷,压根没打算打。象征性抵抗下而已。抗战期间河南军队群龙无首,几十天就沦陷了整个省。最后攻占到洛阳,当时的蒋鼎文西逃,洛阳此时就是一孤城,因为守城的15军和94师多是豫西本地人,所以抱着杀身成仁,保家的决心死守洛阳,在武器落后,孤立无援状态下守城数日。洛阳本地百姓也是冒着炮火,为官兵背米送面,死伤无数。最后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洛阳沦陷,沦陷后的巷战,也毙伤敌人8000余名,实属不易。洛阳沦陷也标志着豫中会战的结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洛阳保卫战,因为这个是参与者全部是国民党,所以大陆很少有报道,可是洛阳保卫战也是河南人宁死不降的一种精神。
河南抗战的状况就是,百姓饥荒逃难。国民党上层意在甩包袱。河南未沦陷前,每年缴纳的军粮都是全国第一,可是饥荒到来,河南人几乎饿死一大半。前段时间还见有人喷笑河南饥荒,感觉挺心痛的。人么,最好不要端起碗吃肉,丢下碗骂娘,真的那样还配为人么?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