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河南坠子,我看见前面的朋友已经回答了很多,包括来源啊,发展过程啊!这些我就不多回答了。
我忍不住想说说我喜欢的演员曹元珠老师。
我最初对这个曲种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直到听了曹老师的《游西湖》。曹老师现在已经不能登台演出了,据说在养老院住着。退休前主要是在北方曲校任教。
我听到的是音配像,应该是天津电视台录制的。那个感觉是直击灵魂的。尽管几十年过去了,那时候的录音条件和水平录制的声音是远不如现场的质感。
然而,我却在听过后,体会到为什么戏迷票友捧角儿,追着迷恋着。倘若时光可以穿越,我能早点遇到她,一定也是痴迷的。
当然,现在一些年轻演员的水平也很高。有些甚至于是超越曹老师的。然而,先入为主,都没有及当年听曹云珠时候的那种惊艳——河南坠子可以这么好听!
现在来说,河南坠子的传承也和其他曲艺一样,面临着很多困境。我也曾经试图做点什么,遗憾的是,人微言轻,只能多听几次。
豫剧和河南坠子除了都是起源于河南以为没有其他联系。
豫剧和河南坠子区别为:起源不同、伴奏乐器不同、分布不同。
一、起源不同
1、豫剧: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后发展而成的。
2、河南坠子:河南坠子的前身是流行于河南的道情和"莺歌柳"两种曲艺形式。从清代末叶开始,两个曲种的艺人逐渐合流,在音乐唱腔等方面互相吸收融合,促成唱腔音乐的重大变革,"溜腔"的使用就是曲型成熟的表现。
二、伴奏乐器不同
1、豫剧:豫剧乐队的文场伴奏乐器,早期为大弦、二弦和三弦。50年代后,一般的文场逐渐增添二胡、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等。有的增加坠胡、古筝等。还有增加电子琴,小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混合乐队。
2、河南坠子:河南坠子的伴奏乐器是坠胡,也叫做坠琴、河南坠子。由于它常作五度转换,所以艺人们说:“过板下五度,唱腔上五度。”坠胡主要是随腔伴奏,有时加花,或用老少配等手法烘托唱腔,以增强艺术表现力。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