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说的民国二年二百文铜币,应该是四川中华民国双旗二百文,这种铜币于1913年开始铸造,当时有两个造币厂日夜生产,铸造量极大,目前市场上十分常见,普通品相一枚也就一百左右,再多就没人要了。最稀少的错英文版品相一般的也不过一千多,但是那种稀少版别基本上是很难找到了。我前两天刚刚详细介绍过四川省二百文,把版别和价格发了图,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翻我前两天回答的问题,查一下具体情况。
还有一种二百文是河南省1930年到1933年大量铸造的中华民国双旗二百文,这种大铜元主要是河南省为了抵制四川双旗二百文大钱对河南财富的搜刮,于是也争锋相对的铸造了一百文和二百文大铜币。这种河南双旗二百文图案纹饰雕模粗糙,铜质粗劣,发行量极大,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给河南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直到1933年,河南造币厂因为铜材缺乏而关闭。
下面我发图跟大家说说这种河南双旗二百文的版别和市场价:
关于二百文的价格就是这样,市场上能见到的基本上都是普通版别,价格不高,不要受骗子公司的忽悠,说几十上百万那是估计下套的。
受邀回答,网文不可全信,资讯便捷是网络时代的优势,但也荒唐事频出。劣势就是信息量巨大,很多不良之人利用网络迷惑他人,用一些廉价的历史上的真币或干脆就用假币,虚构价值诈骗他人,巧取豪夺。关于寻常古钱币和近代钱币价值多寡的问题,相信也是各地钱币学会,钱币行业相关协会组织,乃至各处银行甚至公安部门经常遇到非常头疼的,也是经常要苦口婆心解释的。但往往苦口婆心后依然抵挡不住一些人的贪欲与侥幸心理。所以时至今日,尽快披露这么多,还经常有人相信自己就是幸运儿,奔着圈套去钻,令人唏嘘。还是那句话,不了解的事情不做,不参与,就不会被骗。
提问没有附图,提到民国2年的200文铜圆,这可能是民国时期铜圆中目前价值最低的之一,存世量也极大。200文这个面值清代没有,属于民国时期的机制铜币了,就是双旗图案的四川铜币。也因为存世量极大,假币较少,唾手可得,也最容易成为坏人编造故事和骗人的“道具”。
这类铜币是清末引进技术后的机制币,也是清末民国时作为流通辅币日常使用的,非常寻常,所以铸造量极其巨大,一般家中留存几枚,尤其南方人家或四川省人家再正常不过。主要也是铸造铜圆官方容易获利,清末各省也广泛铸造铜圆,到了民国时期,四川省内军阀混战较之他省更加严重,更加持续时间长,这一阶段不光政府造币,大小军阀在盘踞地区也自行铸币,持续时间相当长,所以这种币虽然币面写着是民国2年即1913年,但实际可能是之后年份铸造的,这些军阀或地方实力派以铸币筹军饷或从中牟利;这也是当时当权者敛财惯用的手段之一。
此铜币最初为四川造币厂造因发行量巨大,版本众多(个别版别价值会高不少,但不过是数百元而已,远非成百上千万!),一般有红铜黄铜等材质造币;价值不高,品相较为一般者,十余元左右。
附图,谨防山寨拍卖
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信社采用了统一标识,但也有部分地区的农信社自行设计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标识。
1:农信社标识整体造型质朴简约、富有动感,以代表希望、生命力的的绿色和活力的红色为主色调。红、绿标志的组合,具有浓厚的传统感。文字采用现代感极强的黑色综艺体,使整个标识显得更有生命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此标志体现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事业。2:整个标识以人化的“绿色之手”为主体元素,“双手”象征着合作,传递着农信社的热情和执着,意味着在广袤的大地上,播撒绿色,服务三农,为民谋富。
3:中间火红而有缺口的铜钱币,一方面,铜钱寓意金融企业,象征着财富和资金融通;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农信社求真务实、锐意创新、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这个缺口就代表了农信社要冲出束缚,去接受新观念,突破旧体制。同时,也展现了农信社与时俱进、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愿景。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