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形成于清乾隆年间。京剧形成于清道光年间。
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戏(豫剧)。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豫剧,河南曲剧,越调,河南坠子都是河南及周边地区喜闻乐见的地方戏种。
在这些地方戏种中影响最广的还是豫剧,豫剧《朝阳沟》推向全国,家喻户晓,常香玉豫剧演唱影响了几代人。
其次曲剧《卷席筒》也是得到广泛传播,影响深远,百听不厌。
对于河南曲剧和越调传统剧目对于一些老人也是非常喜欢的。
这些地方戏曲都是非常优秀,是我们的国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应该发扬光大,很好的传承下去,做到后继有人,万万不可丢失!
中国有很多的戏曲!京剧,豫剧,黄梅戏,过去那就是流行歌曲,唱了多少代!是中华民族传统愧宝!不但湧现出了很多的名角大家,而且还有很多的票友!河南豫剧也走遍天下,大江南北!过去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听到!可是现在却很少听到了,只能在很多的老年人哪儿,带个播放机依稀听到几首,现在什么都听不到了,唱戏的没有了,几乎也看不到戏院了,太可惜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