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因为在北方,居住于石窟相当舒适;二是因为石窟内环境好,便于保存佛像、壁画。
我们都知道,中国越靠西、越靠北,气候的大陆性就越强,也就是降水越来越少、昼夜温差和年温差越来越大。
可见气候偏干、温差偏大,就是在北方生活最大的困扰。
那么,在偏干且胶结性好的深厚土层中,挖出来的窑洞也好、洞窟也好,就能受到厚厚的土层保护,隔冷隔热,温度较恒定,
犹如生活在冬暖夏凉的地窖里。
甘肃是我国石窟最多的省份 ,被誉为“石窟之乡”。
据考古统计,甘肃省曾有大大小小的石窟100多座,现在留存的有一定价值的石窟也有50多座。
不可否认,河南的石窟也很多,目前遗存有40多处。
但甘肃的石窟比河南还多,我想原因主要有两点:
1)甘肃石窟比河南石窟开凿得更早
石窟艺术起源于印度 ,是依山崖开凿而成的一种佛教建筑。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佛教连同石窟艺术从印度经中亚传播到中国时,甘肃首先受其影响并迅速发展起来。
如敦煌莫高窟始凿于公元366年(十六国前秦时期),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这些都比始凿于公元495年的河南龙门石窟早了一百多年。
河南的石窟基本是北魏孝文帝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之后才开始开凿的,所以比北魏旧都所在的山西的云冈石窟(公元453年)还要晚。
这也客观反映了佛教从西域传播到中原地区(河南)的进程。
当然新疆的石窟开凿得比甘肃更早,但由于气候环境人口等原因,有价值的石窟很少。
2)甘肃石窟开凿的时间更长久,规模更大
河南的龙门石窟历经了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多年之久,已经是非常悠久,规模宏大了。
可仍然比不上甘肃,甘肃的石窟从前秦一直到清代都有洞窟被开凿。
像敦煌莫高窟、庆阳北石窟、西和法镜寺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等,开凿的时间跨度长达一千余年。有的还形成了庞大的石窟群,自然是数量惊人。
我是爱好文史、认真答题的猫熊姐姐,谢谢你的阅读。
评论列表 (0条)